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强身健体。对于残疾人而言,它更是一个通往社会融合、增强自信心和寻找归属感的重要桥梁。
长期以来,关于体育中社交互动的研究多集中于健全运动员,或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而在休闲体育这一对于残障人士更为友好、参与门槛更低的领域,他们的社交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如何与队友、教练相处?这些互动又如何影响他们对运动的体验和坚持?
基于这样的探讨,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通过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定性访谈、小组访谈及行为观察,分析了残障青年在休闲体育项目中的社交互动体验(Orr et al., 2021)。
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强调,残障人士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不受基于残疾的歧视。其中,健康不仅包括疾病,也包括身体功能,倡导所有残障人士及其家庭能够在有尊严、平等权利和机会的情况下生活,并充分实现自身潜力。
然而,残障人士由于身体功能的限制,往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边缘地位,面临诸多挑战。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式,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残障人士不仅能够提升体能,还能增强与他人互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残障人士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还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借助混合研究方法填补研究空白
尽管已有研究关注了残障人士体育的多个方面,但针对残障人士在休闲体育项目中的社会互动体验的研究仍相对匮乏。特别是对于新成年人(18-25岁)这一特殊群体,其在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研究空白,通过定性与定量混合的方法,深入探讨残障青年在休闲体育项目中的社交互动体验,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在训练期间,残障青年如何在社交环境中进行互动?
从青少年项目过渡到成人项目,他们的休闲体育体验是怎样的?
深度融合定量观察与定性洞察
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定性访谈与定量行为观察,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残疾人在休闲体育项目中的社会互动体验。
共招募8名残障运动员参与研究,年龄18-25岁,其中包括2名女性和6名男性。7名运动员分别参加了冰壶(n=1)、篮球(n=1)和垒球(n=5)三个休闲项目。对于游泳运动员,没有进行视频观察,仅进行了两次访谈。运动员自我报告的残疾类型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n=1)、脑瘫(n=1)、听力损伤(n=1)、视力损伤(n=1)或轻度智力障碍(n=5)。
定量行为观察与编码
在每个项目的单次训练中,使用诺达思的多视频录制软件(Media Recorder)进行全程录像,对参与者在训练课程中的互动行为进行了记录,以进行视频观察,并使用诺达思的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The Observer XT)对视频进行编码分析。
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 (The Observer XT)
行为观察记录分析系统 (The Observer XT)
基于已有的教练-运动员观察编码系统修改而成,包括参与度和沟通策略两大类共11个具体行为编码(表1)。参与度类别由运动员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和身体参与来定义,沟通策略类别由运动员、队友和教练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来定义的。
定性访谈
研究对参与者进行了个人定性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内容涵盖参与者在休闲体育项目中的社交体验、过渡到成人体育项目的经历、影响其体育体验的人物(如父母、教练、同伴)等方面。访谈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参与者的回答进行深入追问,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体育场上的社交现实
(一)行为观察结果
行为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在参与度方面,参与者在教练分配的任务中保持专注的时间占比为56.9%。参与者的参与度主要受到自身(84.1%)、教练(8.7%)和队友(7.3%)发起的行为影响。运动员们56.9% 的时间是投入在教练指定的任务中的。然而,驱动他们投入的,主要是他们自己的行为(84.1%),而非教练(8.7%)或队友(7.3%)的互动。在沟通策略方面,沟通行为主要由教练发起(60.7%),其次是参与者自身(24.6%)和队友(14.8%)。而最常见的沟通类型是活动沟通(38.5%,如指令下达)和一般沟通(34.8%,如闲聊),其次是总体反馈(10.3%)、活动反馈(10.1%)和示范(6.3%)。
这一结果或许表明,在训练环境中,社交互动主要由教练驱动,且以任务指令和一般性社交为主。运动员与队友之间的互动频率低,深度有限。
以冰壶和篮球项目为例,冰壶项目的参与者Adam在观察期间主要受到教练的活动反馈和一般沟通影响,其专注行为较多。而篮球项目的参与者Chase则更多受到自身发起的一般沟通影响,保持专注的同时较少与队友互动。
(二)定性访谈结果
父母的影响
访谈结果显示,父母在残障人士的体育参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为子女报名参加体育项目,还经常陪同子女参加训练和比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例如,Chase的母亲不仅为他报名参加篮球项目,还在训练过程中给予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同伴互动的挑战
尽管同伴互动对残障人士的体育体验具有重要影响,但访谈结果显示,参与者在描述同伴对其体育体验的影响时面临一定困难。部分参与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与教练互动,而非队友。例如,Adam在访谈中表示,他通常独自参与活动,较少与队友互动。
过渡到成人体育项目的经历
对于从青少年向成人体育项目过渡的参与者而言,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部分参与者表示,他们在过渡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如缺乏适合的体育项目、缺乏同伴支持等。例如,Hadi在访谈中提到,他在高中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的体育项目,导致体育参与中断。
社会互动序列分析
通过滞后序列分析,研究发现参与者的参与度与沟通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序列关系。例如,在冰壶项目中,Adam在接受教练的活动反馈后更可能保持专注;而在篮球项目中,Chase在发起一般沟通后更可能保持专注。这些发现表明,教练和参与者的沟通策略对参与者的参与度具有重要影响。
重新定义体育中的社交互动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即队友间互动稀少,这或许挑战了“体育必然带来活跃同伴关系”的传统假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同伴不重要。
研究者提出,对于这些社交或认知技能受损的运动员而言,同伴的“被动在场”本身就可能具有深远意义。它创造了一个共享的物理和社交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同伴在残疾人的体育参与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但其互动往往较为被动。这可能是由于残疾人在社交技能或认知能力方面存在障碍,导致他们在与同伴互动时面临困难。因此,教练在设计和实施体育项目时,应更加注重促进同伴之间的主动互动,通过结构化的同伴关系和导师制度,增强同伴之间的支持和互动。
同时,父母和教练在残障人士的体育参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参与体育的机会,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未来的体育项目应更加注重与父母和教练的合作,共同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
对于从青少年向成人体育项目过渡的残疾人而言,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因此,体育项目应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支持,帮助残障人士顺利过渡到成人体育项目。这包括提供适合成人残障的体育项目、加强同伴支持、提供职业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视频观察探索社交互动的可行性
本研究通过视频观察法,对参与者在训练课程中的互动行为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行为数据,还为理解残疾人在体育项目中的社会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弥补了访谈可能产生的主观偏差,直接展示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同时能捕捉微观互动,以揭示出短暂、微妙但可能重要的行为序列。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使用并优化这种观察方法,并结合回顾式视频访谈(让运动员边看录像边回忆感受),以更深入地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并进一步探索观察方法在其他残障人士体育项目中的应用,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好的体育参与环境,促进其社会融入和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 Orr, K., Tamminen, K. A., Evans, M. B., & Arbour-Nicitopoulos, K. P. (2021). Social influences in recreational sport programs for emerging adults with a disability: A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using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