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第六届中国用户体验峰会(2018年11月22-23日)→用户体验多模态测评论坛(23日下午)便是在韵味独特的杭州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以“打造体验链路,驱动融合创新”为主题,让用户体验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驱动发展。
本次大会设置了主峰会、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工具、服务设计、用户体验标准、智能出行、金融、人因工程与创新设计、公众服务、用户体验多模态测评、人机交互与设计等多个内容分论坛。诺达思在此次会议中举办了以“用户体验多模态测评”为主题的分论坛。
诺达思|用户体验多模态测评分论坛
诺达思拥有专业的用户体验研究工具,如面部表情分析系统、手指轨迹跟踪系统、行为观察分析系统、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和眼动追踪系统等。多年来,诺达思以工程心理、人因工程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致力于多模态用户体验测评,拥有丰富的用户体验研究经验。
此次分论坛中,诺达思邀请到5位用户体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出发对用户体验研究中的多模态测评进行了讲解和分享。
荷兰诺达思信息技术公司首席可用性测试专家 Tobias
荷兰诺达思信息技术公司首席可用性测试专家Tobias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及具体案例应用、消费者行为案例和Cube软件(用户体验可视化研究工具,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报告。
多模态测评在驾驶研究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通过眼动数据、情绪数据、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等,从多维度研究分析驾驶行为,评估驾驶状态以及驾驶体验。
诺达思中国区总经理 王承芳博士
诺达思中国区总经理王承芳主持了此次用户体验多模态测评论坛,针对多模态测评的概念、采用的技术以及使用多模态测评方法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如下:多模态测评是以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多维度数据对受试者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一种客观化测量方式。
多模态测评主要采用面部表情分析、手指轨迹跟踪、行为观察分析、生理信号采集和眼动追踪技术。五大维度涉及到注意、情绪、行为和认知过程,能够对用户的外显行为、使用产品时的内在情感、认知负荷、注意力水平和沉浸感等进行量化感知,客观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是用户体验研究与分析的极佳工具。
华为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 金红军博士
华为消费者BG用户体验设计部,资深用户体验设计师金红军博士就用户体验工作思路并结合大数据、人因研究和用户研究的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金红军博士提到,设计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用户体验的研究价值是了解用户,将他们的目标、需求与商业目的进行匹配,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经验和期待,打造极致用户体验,从而实现商业成功。
报告还提到了多模态用户体验测评的方法,即客观上评估用户体验,如微表情识别(了解无意识情绪)、皮肤电传导(检测兴奋情绪)、眼动追踪(注视轨迹及视线)和脑电技术(积极or消极情绪)等。
诺达思中国资深咨询师 杨朋翰
诺达思中国资深咨询师杨朋翰主讲的是App多模态测试研究中,用户测试的必要性。他提到,App测试中使用多模态测评,能够从多维度反应用户的真实体验,整个体验过程涉及到感觉层、认知层、行为层和记忆层等各个层面,有利于客观地评价用户体验,为App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独到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具体App测试的案例共享,清晰地给大家展示了多模态测评在可用性测试和用户体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诺达思中国用户研究员 纪微
用户体验中感官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产品本身口味、气味、呈现、外观、包装和消费者的饮用环境,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感官多模态测量时,同一时间尽可能的采集消费者的多维度数据。
诺达思中国用户研究员纪微给大家介绍了用户体验中的感官多模态测评。首先是对感官研究做了简要介绍(感官评价是一门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所感知到的食品及原料特征的学科);其次展示了Noldus的研究模型(消费者非理性模型)和研究方法及工具(主客观研究方法结合);最后给大家分享了几个用户体验中的感官多模态研究案例:气味研究、酸奶感官测试神经学研究、产品包装研究等,同时还提到了“未来餐厅”的发展。